公告公示
发布时间:2023-12-11 11:02:17 来源: 点击率:次
12月1日,临近中午,棚村村2组村民吴松文带着他积累了半个月的“收获”来到村委会办公室。
打开吴松文带来的袋子,几乎全是农膜垃圾。这些垃圾,在棚村村可以兑换成积分,年底再用积分兑换成生活物品。
“一共是218斤,可以加1090分。”村委会工作人员帮助称重后,记录下吴松文积分的变化。
村民正在进行积分兑换
“我们在散步的时候,看到农膜垃圾都会下意识地捡起来。”吴松文说,自己不仅会随手捡拾可以兑换积分的农膜垃圾,也养成了不随意丢垃圾的好习惯,如果大家都一起行动起来,村里就会越变越美丽。
“我们村地处省级粮食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,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,使用农膜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,但农膜在土壤里分解时间长,如果不及时清理回收就会造成不良影响。”棚村村党总支书记吴莉英说,村“两委”发现,在河流沿岸有很多废弃的农膜,如何发动群众力量来参与河流治理,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带着问题出发,棚村村设立村级河长制工作室,制作河湖长工作制度、问题处置流程、巡河规范等制度标识牌,明确工作职责并推动相关实际问题得到及时处理;组建党员志愿巡护队、志愿宣传队、河道保洁服务队,以志愿服务助力长效保护,奏响清河护岸“协奏曲”。
同时,按照“边治理、边宣传、边引导”的思路,棚村村因地制宜,积极探索,让文明的“小积分”发挥在环境保护中的“大作用”。
“我们将人居环境整治、河长制工作与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深度融合,采取‘村级组织、群众参与、站点回收、集中清运’的方式,充分发动群众、保洁员积极清捡农药袋、农药瓶、农膜等污染物,并对回收的农膜等污染物实行积分兑换。”吴莉英介绍,该村通过建设“乡风生态文明超市”,利用村级企业、合作社帮助,完善和丰富“超市”的奖励物品,以“数据+积分制”奖励兑换模式,鼓励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、河湖管护等志愿服务。
据统计,2023年1至9月,在棚村村,已有50余名村民参与兑换,共计兑换15000积分的奖品。